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,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部署,吹响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号角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,首次将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,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南和基本遵循。
东风浩荡,钱塘潮涌。
浙江历来引领时代风气之先,奋力担当“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”历史新方位,自觉肩负中央赋予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时代新使命,努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。
如何为现代化先行探路?这一历史性新挑战,落到了新一届浙江省委领导班子头上。
今年新春第一会上,浙江明确提出将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“一号发展工程”,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大突破,实施“地瓜经济”提能升级“一号开放工程”。
如何护航三个“一号工程”?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
革命红船启航地正在探索最佳方案——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打造“浙里最‘嘉’”营商环境品牌。
嘉兴市委书记陈伟说,今年以来,嘉兴坚持将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法治嘉兴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关键突破口和标志性工程,推动政府有为、市场有效、企业有感、群众有利,努力把“根脉之地”打造成新时代法治高地。
建设现代化先行省,法治必须先行示范。
2022年,浙江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提出“积极争创法治中国示范区”目标。
传承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,浙江有基础、有条件、有责任在法治建设方面先行探索,以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为突破口,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为落脚点,在法治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、示范引领,将浙江打造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省域实践示范区。
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
浙江省副省长胡伟表示,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意义在于通过省域实践为全国打造实践典范,努力成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行动表率,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重要窗口,在“浙里”感受法治中国,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,给出应对发展所面临重大问题的中国答卷,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法治的先进性、引领性。
如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法治动力?
浙江将从五个方面重点展开:
理念上要实现法治思路三个转变。即从“就法治论法治”向平安法治一体推进转变,从事后制约监督向事前预防治理转变,从简单追求法治力度向系统提升法治温度和绩效转变,积极探索中国式法治的浙江实践。
要求上要做到全面领跑、树立标杆。包括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普法、基层依法治理以及法治文化、法治人才、涉外法治等各个方面都要对标最优、追赶一流,在法治建设的进度上也进一步加快、提前。
内容上要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。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、抵御重大风险、克服重大阻力、解决重大矛盾,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。
重点上要突出浙江地域特色优势。尤其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“浦江经验”、地方创制性立法、整体智治现代法治政府、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、诉源治理、信访法治化改革、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、共同富裕法治保障、数字法治建设等。
机制上要系统重塑法治推进体系。统筹全省各方面力量,选择部分市县先行突破,全面系统推动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。
浙江争创法治中国示范区,怎么示范?
浙江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、省司法厅党委书记、厅长王中毅介绍说,初步谋划将努力在八个方面争取示范引领:在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机制上示范引领,在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上示范引领,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上示范引领,在践行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上示范引领,在建设明德守法的法治社会上示范引领,在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上示范引领,在数字法治创新突破上示范引领,在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工作队伍上示范引领。
透过“浙江之窗”,展望中国法治未来。
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。6500万浙江人民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勇当法治中国建设领跑者,引领新时代法治浙江建设新航程,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示范区创建全过程,推动浙江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省域实践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