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中介合同(示范文本)》,力促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化



在当今社会,中介服务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无论是房屋买卖、求职招聘,还是金融投资、法律咨询,中介机构都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,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,促成各类交易的成功进行。然而,随着中介市场的蓬勃发展,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,如信息披露不充分、收费标准不透明、服务内容模糊、个人信息泄露以及违约责任不清等,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也阻碍了中介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

为了有效应对中介服务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,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市场,保障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正式发布了《中介合同(示范文本)》。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中介服务合同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,旨在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关于“中介合同”的相关规定转化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在开展中介服务时的实际保障,从而破解中介服务领域长期存在的顽疾,切实守护交易安全。


回顾历史,原工商总局曾制定过《居间合同(示范文本)》,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介市场的不断变化,该示范文本已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。因此,市场监管总局对原示范文本进行了全面修订,并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最新表述,将合同名称变更为《中介合同(示范文本)》。这一变革不仅体现了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,也彰显了市场监管总局对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化、法治化的坚定决心。


新的《中介合同(示范文本)》针对中介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提供了条款完备、双方权利义务明确的参考范本。示范文本中明确规定了中介服务的信息披露要求,要求中介机构必须全面、真实、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,确保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风险。同时,示范文本还对收费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,要求中介机构必须公开、透明地制定收费标准,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,不得随意变更或增加费用。


在服务内容方面,示范文本要求中介机构必须明确服务范围、服务期限、服务质量等关键要素,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符合合同约定的服务。此外,针对个人信息泄露这一突出问题,示范文本还加强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,要求中介机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,不得泄露或滥用。


在违约责任方面,示范文本也进行了详细规定,明确了双方当事人在违反合同约定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,为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。同时,为了充分尊重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,示范文本还允许当事人根据实际需要对示范文本进行增补、修改和删除,以确保合同的灵活性和适用性。


《中介合同(示范文本)》的发布和实施,不仅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提供了清晰、具体的合同范本,也为中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、法治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通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,示范文本为消费者权益构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,有效防范了中介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和纠纷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随着示范文本的广泛推广和应用,中介服务市场将更加健康、有序地发展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的服务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