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00多万元合同纠纷背后的“拉锯战”
来源:南方+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|
20多次电话协调 3次面对面调解 标的额达8000多万元的案件 悄然反转…… 日前,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松山湖法庭法官的巧妙斡旋下,某科技企业与骨干人才之间原本几近决裂的关系迎来“峰回路转”,双方成功和解并实现了双赢。 今年初,松山湖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及股权分配与业务合作的合同纠纷案件,促成双方达成和解,并在今年4月底完成全部款项支付。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某科技公司是一家智能制造自动化系统公司,专注于新能源、汽车电子、3C电子和半导体领域相关自动化设备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。2020年9月,科技公司与张某某签订合作协议,约定由张某某协助该公司对接包括国内某新能源龙头企业、某知名通信企业在内的多家行业领军企业,推动其成为一级供应商。 协议明确,若合作达成一定业务规模,张某某可获得相应提成及股权激励。然而,在合同履行过程中,双方因款项支付及股权分配问题产生分歧。张某某认为科技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,要求支付销售提成220万余元并交付5%股权价值;公司则主张张某某未完全履行协助义务,无需支付任何款项及交付股份。双方发生争议,遂诉至法院。 案件审理过程中,承办此案的法官徐慧英了解到,该科技公司是园区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,专注于新能源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,拥有百余项产品专利,并具备上市潜力;而张某某在资源对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该案件标的额高达8000多万元,若纠纷持续下去,不仅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,还会阻碍双方未来的合作。若双方能够达成调解,必将实现双赢。 为此,徐慧英多次组织双方到庭调解,并建立微信群便于沟通。 “张先生,这份合同涉及股权,但是却仅有公司法人签订,并没有召开股东大会征得股东同意,合同效力还是存在争议的。” “无论对于张先生还是公司,其实双方后期还是继续合作才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,我们可以目光放长远一些······” 通过20多次电话协调和3次面对面调解,徐慧英从企业发展、行业前景及法律风险等角度释法明理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:科技公司向张某某支付106万元,股权争议一并化解。 调解成功后,科技公司与张某某均对松山湖法庭的调解表示衷心感谢。得益于纠纷的圆满解决,该科技公司得以卸下包袱,全力投入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。今年开春以来,科技公司发展势头强劲:开工首日便成功斩获海外订单,客户覆盖消费电子、新能源等领域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;更先后通过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供应商准入审核,市场拓展取得重要进展。 一直以来,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松山湖法庭秉承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的理念,充分发挥司法职能,助力企业化解纠纷。作为东莞第一法院金融专业法庭,松山湖法庭始终以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为理念,创新探索多元解纷机制,为辖区企业提供高效司法服务。 在涉企纠纷化解中,松山湖法庭坚持“调解优先、调判结合”,精准对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司法需求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后盾。今年以来,松山湖法庭通过先行调解、诉中调解等方式调解矛盾纠纷564件,约三成的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化解,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,有效平衡了企业持续经营需求与当事人合法权益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 “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一流的法治服务。”松山湖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探索多元解纷“良方”,为东莞及松山湖挺起“产业脊梁”提供更加精准、有力的司法保障。 |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